诗歌是思想的喃喃絮语
|
|
|
|
|
|
|
诗歌内容的起源和发展
 

    在没有受到任何外部影响的情况下,人们的心灵都是处于平常的状态之下。这个时候,个人的情绪是平静的,个人的情感也处于平静的状态,无所谓快乐和痛苦。心灵在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自然也不会产生创作的欲望。应当承认,诗人只有在心灵中有某种情感产生的时候,才有可能从事诗歌的创作。而情感必定是在心灵对外部的客观世界有所感触之时才会产生。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相关联,因而,也必然是与客观世界相关联的。情感的产生源于心灵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在诗中,只有借助于对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的描述,才可使情感得到抒发。因此,诗歌的内容也必然来自于客观世界。也就是说,诗歌的内容起源于被人们感知到的客观世界。如果我们了解了诗歌内容的起源,就会对诗歌的发展方向拥有本质的认识,并使这种认识有效指导自己的诗歌创作。

    内容是诗歌描述的客观世界中的存在,是诗歌创作中涉及到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是诗歌根本的构成质料。一首诗歌无论是抒情也好,叙事也好,总要向人们展现一定的内容的。客观世界包含了两大部分:一为自然景观,它是世界的物质组成部分;一为社会生活,它与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是人的组成部分。作为处于客观世界中的人,他自己的心灵始终要与这两个方面发生关联。情感,就是在人们的心灵对两者有所感触之后产生的。当心灵感受到客观存在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的时候,就会受到刺激和感动,这时,就会有相应的情感产生。艺术创作的欲望由此被激发出来。

      自然景观包含了在自然中存在一切物象。不同的物象被人们直观到的时候,便会在心灵中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一切物象中,有的能使人感到愉悦,有的却使人们痛苦,由此,就会有不同的情感产生。例如,当一个人站在大海边时,他的心灵就会产生愉悦的感受,由此就会在心灵中产生一种豪迈激昂的情感。这时,如果把眼前的景象以诗的语言描述出来时,由此产生的情感自然也就融入了其中。如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上片)这些诗句都是对自然景观的诗性描述,是诗人直观到的客观世界中真实物象。当把这些直观到客观物象描述出来时,因为情感是在心灵感受到这些物象之后产生的,伴随着对这些物象的再现,情感也就自然地化入了这种由客观的真实景物构成的诗境中。并从中使人们体验自然景观之美,也就是自然之美,也就是诗美。由此可知,诗歌的内容在起源于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是对客观世界的艺术再现。这些真实的自然景观通过诗的语言,就转化为现成的诗意了。

      在心灵感知到自然景观并因此而被激动和感染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由眼前的客观存在的事物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事物。例如,看到杨柳,边容易想到别离。于是,在对客观景物有所感触后,作者便联想到历史,便有了《浪淘沙》的下片:“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正是由于眼前的存在的自然景观而引起了作者联想(这是想象力的作用),由眼前的真实景物而想到历史的真实,二者相互协调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一种宏阔苍茫博大的意境。但是,不管个人怎么去想象发挥,诗的内容总是和眼前的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的。

      从自然景观的角度来看,一首优秀的诗歌就是作者自身经历的自然景观的再现和发扬。它的内容来源于客观自然中,个人的情感借助于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由此寓存在了客观景物中。如果一首诗歌还有其它内涵的话,也总是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流露出来。因为情感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要抒发个人情感时,一旦把个人感知到的自然景观以艺术的方式真实地再现出来时,情感自然也蕴涵在里面了。

    社会生活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人的各种不同的活动形成社会现实。当个人接触到社会现实的的时候,同样会产生愉悦和痛苦的感受。因为社会生活是与人的行为相关的。人的行为始终与道德上的善与恶联系在一起。当人们感触到某种社会现实的时候,便会以道德作为尺度加以衡量,对于合乎道德的,便会感到愉悦;对于不合乎道德的,便会产生痛苦的感受,由此产生不同的情感。如杜甫的《洗兵马》和《兵车行》,两者都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再现,但其中所表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抒发的情感也完全不同,分别表现为愉悦和痛苦。这是由于作者所感受和经历到的社会生活的差异所造成的。正是社会生活的不同使诗歌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当个人在接触到不同的社会生活的时候,情感的产生是很自然的事。在情感生发的基础上,诗人可以借助于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寓存于其中。当人们通过诗的形式,看到不同的社会生活面貌之时,也同样体验到蕴涵在诗中的不同的情感。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还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两个方面都无可置疑地成为诗歌内容的起源。诗歌内容的发展也是沿着这两个内容起源的基本方面进行的。自然景观作为客观世界的组成部分,是处于空间之中的,不同的空间,其自然景观也不相同。自然景观包含了两个类别,一是天然存在的自然景物,一是人们为了自身的需要在自然的基础上建造景物。前一类别是恒常的,后一类别随着历史的前进与发展会不断有所变化。但是由于个人所处空间的不同,不同的个人所经历的自然景观很少有完全相同的,即便是经历到同样的自然景观,心灵的感触也常常是不一样的。由于个体所经历到自然景观的差异和个人心灵感受的差异,这就在自然景观方面促进了诗歌内容的发展。社会生活作为诗歌内容起源的另一方面,是随着时间的绵延不断变化着的。不同的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绝不一样,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风貌也必然有所差异。由于个人所处时代和地域的不同,随着时间的延伸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引入到诗中的内容也是不同的。这就在社会生活方面促成了诗歌内容的发展。

    因此,要对诗的内容有所开拓,就必须把握诗歌内容起源和发展的原理,着意于自身所经历过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发现个人经历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并将其以艺术的方式真实地表现出来就行了。在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中产生完全不同的情感和想象,也就造就了完全不同诗的境界。因为个人观察到的客观物象的差异,情感也必然不同,因而诗的意境也不会相同。由于个人经历的差异,当他把自己从客观世界中看到和经历过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表现出来时,在内容上必然是与别人不同的,也是新的。这也正是诗歌创新和发展的根本之所在。如果没有对自然景观真实再现,就会使情感的表达失去依托;失去了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就会使诗歌创作脱离现实而失去创作的源泉,就难以开拓诗的境界。

    在明白了诗歌内容的起源之后,我们不妨来审视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两次“复古”运动,就可以发现诗歌真正的发展方向了。

    六朝时期,诗歌的创作多宫廷绮靡之风,内容狭窄,骨格纤弱,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初唐之时,经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努力,扩展了诗歌创作的内容,使宫廷的淫靡之风大为改变。在此基础上,陈子昂为反对六朝的绮靡之风,标举“汉魏风骨”,倡导复古,其意旨在学习汉魏时期的创作精神。他个人由此汲取营养,使诗的内容与现实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扩展了诗歌创作的内容,改变了六朝的绮靡之风。他以复古为名,其目的是为了克服六朝诗歌创作的绮靡风气,以求汲取汉魏风骨的创作精神,由此开辟唐诗创作的新境界,而绝不是在模仿古人。这一次“复古”实质上使他自己的诗歌创作的内容在创新的路上取得了发展,并在诗的境界上有所发扬和提高。他本人创作的内容始终和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以及自己的经历相关的。所谓的“复古”仅仅是使自己的创作精神向“汉魏风骨”回归,从而一洗六朝之风。这恰恰是他对诗歌创作的一次革新。如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包括其他一些诗歌,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意境上,都是有所创新和发展的。这在唐诗中也是罕见的。在倡导复古的时候,他自己恰恰成了创新的先驱。

      明朝时期,迫于政治压力,“台阁体”盛行,对皇帝的阿谀奉承和道德说教成了诗歌的特色,这无疑限制和束缚了诗歌的发展。它使诗歌的内容局限与一种很小的范围内,并远离了现实生活。李梦阳提出的“复古运动”就是由此产生的。他们反对宋诗,反对说理,重视情感的抒发。这场运动对廓清台阁体的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当时的诗歌创作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并没有使诗歌创作的内容从更大程度上得到扩展。再则,复古口号的提出,往往和模拟古人的诗风很难划清界限。他既没有从理论上阐明复古的目的,也没有真正指明诗歌的发展方向。李梦阳个人的作品,成就并不是太大。而且明朝的诗歌,所达到的高度,总体上也不是很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实质上,我们现在重新观照两次复古运动的同时,它们存在着相同本质的追求:即要打破诗歌内容的局限和束缚,由此使诗歌的创作内容获得创新和发展。只不过他们没有很清醒地把自己的诗歌创作主张同内容的起源和发展关联起来而已。当我们真正欲图使诗歌创作获得前进和提高的时候,谁也不能违背诗歌内容起源和发展的规律。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的去写诗,要想有所前进,在内容上必然和前人是不同的。既不能缺乏对个人亲身经历和感受过的自然景观的描绘,也不能远离现实的社会生活。而个人对客观世界的经历和感触必定是和前人有差别的。

    从诗的内容上来看,诗歌的发展无疑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因为诗歌的创作,除了诗人自身感受到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之外,就没有别的什么内容了。诗歌的各种内涵的要素(情感、伦理道德、哲理)也必然要借助于不同的起源于客观世界中的内容表达出来。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诗歌,它的内容的起源和发展的原理永远是不可改变的。人们所经历到自然景观的差异性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革,使诗歌的内容不断发展,使诗歌的创作不断创新。而要想使诗歌创作真正取得进展和提高,就必定要在内容上有所突破。

    当前,古体诗词的发展,古体诗词的创作正处于空前活跃的时期。它既不同于唐时,也不同于明代。当下,一些人提倡所谓的“复古”只不过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已,因为他们并没有弄清楚诗歌内容起源的规律和诗歌创作的目的性。我们知道,诗歌的内容是它前进和发展的决定性的不可改变的因素。而内容一直是和诗人自身所经历的自然景观和所处的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对自身经历到自然景观的感知同样是与前人有着不同之处,并且也会产生与前人不同的感受,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出现了与以往的任何历史时期都不相同的社会面貌。只有将现实的客观世界以及对它的真实感受以诗的方式再现出来时,才可能使诗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我们不能指望自己去写出古人所处的那个社会时期的诗篇,而应当写出自己的面目,再现自己生活,再现自己的这个时代。只要能够把握住诗歌内容起源和发展的不变的规律,了解诗歌发展的根本线索——创新,才能使自己的诗词创作水平获得不断的提高。

 
月满西楼   www.ymxl.cn